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苏力教授于2013年3月28日下午14:30在国学院226做了一场题为《传统中国精英政治的几个问题》的讲座。 苏力教授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他比较了中西方国家形成所走过的不同道路,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精英政治的差异。历史上所有国家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必须依靠精英进行统治,但国家形成的历史环境和条件有很大差别,精英政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相比西方国家的国土面积大多规模较小而言,中国自先秦以来就拥有广大的疆域,要维系正常的控制,它不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精英的共同政治认识,还要考虑政治忠诚的问题。于是,如何建立并有效地维持精英的判断标准就变得更为重要。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经过推举制、察举制等阶段,直到科举制度的建立,精英选拔制度的构建才基本成型。这就引发了第三个问题,即如何从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中再次筛选出有治理能力之人,也就是选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需要重新思考。苏力教授认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由于顾及到了区域名额分配的问题,使得各个地区的士人有时能够代表各自的出身区域的利益发言,多少有点代议制的色彩;同时,任官的回避制度和官话制度的推行又使得传统中国在保持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和而不同的大一统治理格局。苏力教授强调这些历史经验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参考和借鉴的。 杨念群教授作为主持和评论人对本次讲座做了点评,并就有关史料处理、科举人才区域分配以及宋代礼制下移后国家与民间对教化权力的争夺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苏力,原名朱苏力,江苏东台人,1955年生于安徽合肥。1970年12月入伍,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获法学学士,同年考研成功但放弃并赴广东海关分署任职。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Pacific 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1992年归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98年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9年任法学院副院长;2001-2010年任法学院院长。 主要著述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等著作及译著《宪政与分权》、《宪政与民主》、《法理学问题》、《司法过程的性质》、《国家篇·法律篇》等。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888集团电子游戏官网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