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xsjl/gjjl/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际交流 > 正文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阿梅龙教授做客绿色版888集团welcome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03-11 21:03 阅读量:


 

     2013年3月8日晚, “西学东渐与一个想象的学科 以墨经光学为例”学术讲座在人文楼四层会议室举行,主讲人为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阿梅龙(Iwo Amelung)教授,该讲座由夏明方教授主持、夏明方教授等与清史所师生一起聆听了讲座。

    阿梅龙教授首先以Basalla模型为例,阐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对西学东渐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有意识地将西方知识本土化的观点。接下来,他以墨经光学为例,用翔实的史料阐述了西方光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进展,指出随着西方的光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越发自觉地在《墨经》中寻找光学知识,将西方光学知识和中国传统联系在一起,并把《墨经》当作“光学之祖”,只是西人“未明故不能通晓”

    阿梅龙教授指出,这是当时典型的“西学中源”说在光学上的反映。包括黄遵宪、郑观应、刘师培等在内的众多学人都在试图用西方的科学知识来解释中国传统的文献,体现了西方科学在中国强大的影响力和改变力。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解读传统文献需具备扎实的古文基础,同时有要求通晓西方的科学知识;其次,这样的一种重新建构存在简略化模糊化的问题,例如治墨学滥用“光学”这一名词就受到了当时不少学人的批评。

    最后,他总结说当时的学者努力在《墨经》里寻找西方科学的影子,希望在中国传统中找到中国科学的希望,以此证明中国人的思想配合上科学精神,是能够适应科学方法的,而这正是中国人的希望和动力,我们能够也应该理解这种建构。但是另一方面,在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过程中,学人也不得不用西方的一些概念来解释,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复杂性。

    阿梅龙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精辟生动,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报告结束后,阿梅龙教授还与大家进行了互动式的交流,现场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图文 清风学社)